【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來源】:薯蕷科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藤本。塊莖卵圓形至近圓形,表面密生多數細長的根。莖圓柱形,無毛。葉片闊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葉腋內有大小不等、紫褐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表面有斑點。雄花序穗狀下垂,常數個叢生于葉腋,有時基部延長排成圓錐狀;雄花早生,密集;苞片2,卵形;花被片6,披針形,紫色;雄蕊6枚,生于花被基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常2個至數個叢生于葉腋,花被片6,退化雄蕊6枚,子房3室,柱頭3裂,各再2裂。蒴果
三棱狀長圓形,反折下垂,兩端圓,淡黃色。種子扁卵形,深褐色,通常兩兩生于中軸的頂端,種翅向種子上方延長呈長圓形,栗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1月。
【藥材性狀】:圓形或類圓形切片,橫徑2.5~6厘米,長徑4~7厘米,厚1~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皺紋,密布短小支根及黃白色圓形微突起支根痕。有的栓皮脫落而露出淡黃色。切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平滑或顯顆粒狀凹凸不平。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或呈顆粒狀。氣微,味苦。
【臨床應用】:用量3~6克,水煎服。用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蛇蟲咬傷、甲狀腺腫。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患處。
【化學成分】:含少量薯蕷皂苷、薯蕷毒皂苷以及黃藥子萜A、黃藥子萜B、黃藥子萜C等呋喃去甲基二萜類化合物。
【配伍藥方】:①治扭傷:黃藥子根、七葉一枝花(均鮮用)各等量。搗烤外敷。(《江西草藥》) ?、谥慰┭狐S藥子、漢防己各30克。為末,每服3克,水一盞,小麥二十粒,同煎,食前溫服。(《經驗方》) ③治鼻衄不止:黃藥子為末、每服6克,煎阿膠湯下。良久以新水調面一匙頭服之。(《簡要濟眾方》) ④治腹瀉:黃藥子研末,每次3克,開水吞服。(《貴州草藥》) ?、葜慰人詺獯狐S藥子塊莖、胡頹子葉各9克,甘蔗節2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甲狀腺腫、抑制心臟、抑制腸平滑肌、興奮子宮平滑肌、降血糖等作用。臨床上用黃藥子酊、復方黃藥子浸膏片、黃藥子素片治療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瘤,有一定的療效,其中以復方黃藥子浸膏片(含碘化鉀)療效較好。對甲狀腺、食道、胃及直腸、乳房惡性腫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對常見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藥材性狀】:圓形或類圓形切片,橫徑2.5~6厘米,長徑4~7厘米,厚1~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皺紋,密布短小支根及黃白色圓形微突起支根痕。有的栓皮脫落而露出淡黃色。切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平滑或顯顆粒狀凹凸不平。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或呈顆粒狀。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性平,味苦。歸肝經、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