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orni Fructus。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j-jZcinalis Sieb. etZucc.的成熟果肉。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喬木,枝黑褐色。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貼毛,下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具黃褐色髯毛。傘形花序先葉開放,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子房下位。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厘米,寬0. 5~1厘米。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用于眩暈耳嗚,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化學成分】:果肉含鞣質成分、馬錢苷、當藥苷、糖甙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及維生素A等,還含揮發油。果肉及核中均含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4種氨基酸,核中還另有蛋氨酸、脯氨酸、胱氨酸。
【配伍藥方】:①治素渴引水,一旦不飲不渴,小便日夜數十行,氣乏,肉消脫,此消中腎氣敗也:肉蓯蓉(洗切,酒漬,焙)、五味子(炒)、山茱萸、干山藥等分。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空心服。(《全生指迷方》茱萸丸) ②治五種腰痛,下焦風冷,腰腳無力:牛膝30克(去苗),山茱萸30克,桂心0.9克。上藥搗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6克。(《圣惠方》) ③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1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干)240克,當歸120克,麝香3克。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
【藥理研究】: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抗炎;抗失血性休克;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抗菌;利尿等。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厘米,寬0. 5~1厘米。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酸、澀。歸肝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