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inese Elm Bark。
【來源】:榆科植物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的樹皮或根皮。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或鱗片狀剝落,小枝紅褐色,有柔毛。葉互生,革質,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基部圓,兩側不對稱,邊緣有單鋸齒,上面稍粗糙,下面幼時被毛;葉柄短。花簇生于葉腋,有短梗;花被4裂,黃色;雄蕊4;雌蕊1,柱頭2裂,向外反卷。翅果扁平,卵圓狀橢圓形,長1厘米,頂端凹陷。花期7~9月,果期10月。
【藥材性狀】:樹皮呈板塊狀或卷筒狀。表面光滑或鱗片狀剝落,淺灰色至灰褐色,剝落的鱗片邊緣常有棕紅色點狀的突起。質堅硬,較韌,不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氣微,昧微苦。
【臨床應用】:用量30~6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主治乳癰紅腫:將鮮根皮(去栓皮)60~90克,水煎液內服,藥渣加白糖搗敷患處。惡瘡癤腫:搗爛,用雞蛋清調敷患處。民間將榔榆莖、葉用于治惡瘡癤腫及腰酸背痛等癥。
【化學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樹皮呈板塊狀或卷筒狀。表面光滑或鱗片狀剝落,淺灰色至灰褐色,剝落的鱗片邊緣常有棕紅色點狀的突起。質堅硬,較韌,不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氣微,昧微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肝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