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方法】:以上十九味,蒼術(shù)、柴胡、羌活、防風(fēng)、白芷、川芎、廣藿香、連翹、前胡、陳皮、枳實(shí)、紫蘇葉、厚樸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山楂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guò),濾液靜置,取上清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至適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蔗糖粉適量,制成顆粒,干燥,放冷.噴加上述蒼,術(shù)等揮發(fā)油,混勻,制成1000克,即得。
【處方】:蒼術(shù)50克、柴胡50克、羌活50克、 防風(fēng)50克、 白芷50克、 川芎50克、 廣藿香50克、前胡50克、連翹50克、陳皮50克、山楂50克、枳實(shí)50克、麥芽(炒)75克、甘草50克、桔梗75克、 六神曲(炒)50克、紫蘇葉75克、厚樸75克、紅茶1600克。
【組方分析】:方中以羌活、防風(fēng)、白芷、柴胡、藿香、蘇葉疏風(fēng)解表,散寒止痛,為主藥。輔以蒼術(shù)、陳皮、枳實(shí)、厚樸、川芎理氣行滯,健脾化濕。佐以前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連翹清熱散結(jié)。麥芽、神曲、山楂、甘草、紅茶健脾消食,和中調(diào)藥,共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解表化濕和中之效。
【質(zhì)量控制】:1.本品為棕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2.薄層色譜法鑒別陳皮(橙皮苷)、枳實(shí)(橙皮苷)。 3.揮發(fā)性醚浸出物測(cè)定,不得少于0.35%。 4.除應(yīng)符合顆粒劑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cè)定,本品含陳皮和枳實(shí)以橙皮苷( C28H34Ol5)計(jì),每袋不得少于0.50毫克。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具有解熱、抑菌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促進(jìn)腸蠕動(dòng)、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
【其他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