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白頭翁
【藥材來源鑒定】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該植物瘦果多數(shù),密集成頭狀,每個(gè)瘦果均宿存白色毛發(fā)狀花柱,形似白頭老翁,故名白頭翁。
【藥材歷史考證】白頭翁一藥的始載本草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經(jīng)集注》云:“處處有。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以為名。方用亦療毒痢。”《新修本草》云:“其葉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實(shí)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頭,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jīng)》曰:“有細(xì)毛,不滑澤,花蕊黃。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實(shí),八月采根。皆日干。”據(jù)以上本草所述,結(jié)合《本草圖經(jīng)》所附的“商州白頭翁”和“徐州白頭翁”圖考證,與本品及其原植物相符。此外,歷代本草記載和現(xiàn)今少數(shù)地區(qū)使用的尚有其他多種植物,品種來源比較復(fù)雜。
【植物形態(tài)鑒定】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柔毛。主根圓錐形,直徑0.8~2厘米。基生葉4~5,有長(zhǎng)7~15厘米的柄;葉片寬卵形,長(zhǎng)4.5~14厘米,寬6.5~16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寬卵形,三深裂;側(cè)全裂片不等三深裂;末回裂片近卵形,表面有疏毛或近無毛,背面有長(zhǎng)柔毛。花葶1~2,高10厘米以上;苞片3,基部合生,三深裂,裂片線形,背面密被長(zhǎng)柔毛;花梗長(zhǎng)2.5~5.5厘米,結(jié)果時(shí)更長(zhǎng);花頂生,花被片6,2輪,藍(lán)紫色,長(zhǎng)圓狀卵形,長(zhǎng)2.8~4.4厘米,寬0.9~2厘米,背面密被柔毛;雄蕊多數(shù),比花被短,花藥黃色;雌蕊多數(shù),花柱絲狀。瘦果多數(shù),聚合成頭狀,宿存花柱羽毛狀,長(zhǎng)3.5~6.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稍扭曲,長(zhǎng)6~20厘米,直徑0.5~2厘米。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guī)則縱皺紋或縱溝,皮部易脫落,露出黃色的木部,有的有網(wǎng)狀裂紋或裂隙,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根頭部稍膨大,有白色絨毛,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質(zhì)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的粉末灰棕色。韌皮纖維梭形或紡錘形,長(zhǎng)100~390微米,直徑16~42微米,壁木化。非腺毛單細(xì)胞,直徑13~33微米,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見螺狀或雙螺狀紋理。具緣紋孔、網(wǎng)紋及螺紋導(dǎo)管,直徑10~72微米。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4克,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提取1小時(shí),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約6毫升,放冷,加丙酮適量,則生成沉淀,濾過,速取沉淀約5毫克,置試管中,加醋酐1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1毫升,兩液接界處顯紅色或紅紫色環(huán)。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和山坡草叢中、林邊或干旱多石的坡地。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江蘇、安徽、山東、四川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洗凈,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rùn)透,切薄片,干燥。
【性能功用】苦,寒。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于熱毒血痢,陰癢帶下;阿米巴痢疾。內(nèi)服:9~15g,水煎服。虛寒下痢者忌用。
【附注】
1.置通風(fēng)干燥處貯藏。
2.除以上正品白頭翁外,還有以下同屬植物的干燥根在其部分產(chǎn)區(qū)混作白頭翁藥用,均為地區(qū)習(xí)用品。
①興安白頭翁Pulsatilia dahurica(Fisch.)Spreng.。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
②朝鮮白頭翁Pulsatilia cernua(Thunb.)Bercht.et Opiz.。產(chǎn)于遼寧、吉林。
③細(xì)葉白頭翁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_et Serg.。產(chǎn)于寧夏、內(nèi)蒙古、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④蒙古白頭翁Pulsatilia ambigua Turcz.ex Pritz.。產(chǎn)于新疆、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
3.安徽部分地區(qū)有將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帶根全草作白頭翁藥用。本品可能與白頭翁功效相似,但質(zhì)量肯定不如以根人藥的正品好,正如目前以細(xì)辛草代細(xì)辛藥用一樣。至于白頭翁全草與根的有效用量是否一致,尚待進(jìn)一步研究。
4.江蘇、貴州、廣西、湖南、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曾將薔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discolor Bge.的干燥根或帶根全草混作白頭翁藥用。其藥材性狀及功效詳見委陵菜一藥條下。
5.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廣西、廣東、福建等地曾將薔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干燥根或帶根全草混作白頭翁藥用。本品與白頭翁來源、功效不同,應(yīng)視為白頭翁的混亂品種。
6.山東、河南、安徽等地曾將菊科植物祁州漏蘆Stemmacantha uniflm’a(L.)Dittrich的根混作白頭翁藥用。其原植物形態(tài)特征、藥材性狀及功效詳見漏蘆一藥條下。本品與白頭翁來源、功效不同,應(yīng)視為白狀翁的偽品。
以上白頭翁正品及混淆品種的原植物檢索表:
1.花單生于花葶頂端;花藥黃色,花絲白色。
2.葉三全裂,中全裂片三深裂;末回裂片較寬,卵形………………白頭翁
2.葉羽狀分裂;若葉三全裂,則其葉的中全裂片也三全裂;末回裂片較狹。
3.總苞筒長(zhǎng)8~14微米;宿存花柱長(zhǎng)4~5.8厘米;葉的末回裂片寬在2微米以上。
4.葉片邊緣有毛;萼片紫紅色………………朝鮮白頭翁
4.葉片邊緣無毛;萼片藍(lán)紫色………………興安白頭翁
3.總苞筒長(zhǎng)2~6微米;宿存花柱長(zhǎng)2.5~3厘米。
5.總苞筒長(zhǎng)5~6微米;宿存花柱有近開展的長(zhǎng)柔毛;萼片藍(lán)色………………細(xì)葉白頭翁
5.總苞筒長(zhǎng)約2微米;宿存花柱上部被貼伏的短毛;萼片紫色………………蒙古白頭翁
1.花組成聚傘花序或?yàn)轭^狀花序。
6.數(shù)朵至多朵花組成聚傘花序;草本;葉緣有鋸齒或裂片;葉片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絨毛或綿毛。
7.基生葉有小葉2~4對(duì),葉緣有圓鈍鋸齒 ………………翻白草
7.基生葉有小葉5~15對(duì),葉緣羽狀中裂;花莖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顯著的白色絹狀長(zhǎng)柔毛………………委陵菜
6.頭狀花序單生于莖頂;花冠紫紅色………………祁州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