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Dioscoreae Rhizoma。
【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根莖直立,圓柱狀,肉質肥厚,長可達1米,直徑2~7厘米,外皮灰褐色,有多數須根,質脆,斷面白色,有粘性。莖右旋,細長,常帶紫色,有縱溝紋。葉互生,至中部以上對生,葉腋常有珠芽(零余子),葉片形狀多變,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廣卵形,通常3裂,基部戟狀心形,葉脈7~9條,基出。花極小,單性異株,穗狀花序,雄花序直立,花序軸多曲折,雌花序下垂;花被片6,背面被棕色毛,并散有紫褐色腺點,雄花有雄蕊6枚。蒴果表面被白色粉狀物。種子具褐色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粘。光山藥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厘米,直徑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內服煎湯。用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治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化學成分】:含多巴胺、山藥堿、槭素Ⅱ、豆固醇、膽甾醇、鹽酸山藥堿、麥角甾醇、奎寧酸、菜油甾醇、膽固醇、薯蕷皂苷元、尿囊素、菜油固醇、二十六酸、β-谷甾醇;另含游離氨基酸,淀粉、鞣質、粘液質、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配伍藥方】:【藥理研究】:現代藥理試驗結果表明,有促進骨折愈合,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消化系統功能等作用。
【藥材性狀】: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粘。光山藥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厘米,直徑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