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amulus Et Folium Schefflerae Leucanthae
【來源】:五加科植物廣西鵝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 Li.的帶葉莖枝。
【植物形態】:常綠藤狀灌木,全株有香氣。莖綠色,有細縱紋,光滑無毛。葉互生,掌狀復葉,小葉通常7枚;托葉在葉柄基部與葉柄合生,顯著;小葉片長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圓形,全緣,革質,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網脈明顯。傘形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頂生;花青白色,萼5齒裂;花瓣5,分離,卵形;雄蕊5枚。漿果球形,成熟時黃紅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長1~3厘米,直徑0.4~3厘米。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色,具縱皺紋及點狀皮孔,有時可見環狀托葉痕,栓皮常呈片狀脫落。質堅實而稍輕,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致密,放射狀紋理明顯,髓部疏松或空洞狀。葉切碎或完整。小葉片革質,完整者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并稍向下反卷。上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下表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脈向上、下凸出。氣微,味微苦、澀。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用治三叉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痛、胃痛、腸和膽道疼痛、跌打骨折及外傷出血等。臨床上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疼痛以及神經性疼痛均有一定效果。此外,注射液作耳穴注射麻醉,用于口腔科拔牙、頜骨囊腫切除術均收到較滿意的麻醉效果。
【化學成分】:【配伍藥方】:【藥理研究】:【藥材性狀】:莖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長1~3厘米,直徑0.4~3厘米。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色,具縱皺紋及點狀皮孔,有時可見環狀托葉痕,栓皮常呈片狀脫落。質堅實而稍輕,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致密,放射狀紋理明顯,髓部疏松或空洞狀。葉切碎或完整。小葉片革質,完整者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并稍向下反卷。上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下表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脈向上、下凸出。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微苦、澀。歸肝經、脾經、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