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adix Bupleuri。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主根深長,少分枝。莖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彎曲。葉互生,線形或狹線形,長7~17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具短芒,基部漸狹,有5~7條縱脈,具白色骨質邊緣。復傘形花序多數,集成疏松圓錐花序;總苞片1~3,條形;傘幅3~8,弧曲;小總苞片5,狹披針形,緊貼小傘;花梗6~15;花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2毫米,棱粗鈍凸出。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臨床應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用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戊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山柰酚、山柰苷、槲皮素、蕓香苷、香橙烯、龍腦、大葉柴胡皂苷Ⅱ、桃金娘醇、α-菠菜固醇、去葡萄糖基柴胡皂苷α、柴胡皂苷等成分。另含春福壽醇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柴胡3~9克,防風3克,陳皮4.5克,芍藥6克,甘草3克,生姜三五片。水一鐘半,煎七八分。熱服。(《景岳全書》正柴胡飲) ②治瘧疾,寒多熱少,腹脹:柴胡、半夏、厚樸、陳皮各6克。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時候服。(《本草匯言》) ③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柴胡6克。川芎、枳殼(麩炒)、芍藥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水一鐘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 ④治黃疸:柴胡(去苗)30克,甘草0.3克。上都細銼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
【藥理研究】:藥理試驗證明,柴胡具有抗炎、解熱、鎮靜、鎮痛、鎮咳及抗驚厥作用;可減輕肝損傷和促進膽汁分泌;具有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潰瘍、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輻射損傷等作用。有毒性。
【藥材性狀】: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肝經、膽經、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