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Litseae Fructus。
【來源】:【植物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有強烈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綠色。單葉互生,薄紙質,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柄細。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式的聚傘花序成束生長于葉腋,先葉開放,總花梗纖細,總苞片4,花4~6朵;花被裂片6,倒卵形;雄花直徑約3毫米,雄蕊9枚,內向,3輪,每輪3枚,第3輪雄蕊基部有2腺體,花藥4室,瓣裂,中央有退化雌蕊;雌花直徑約2毫米,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有退化雄蕊6~12枚,呈舌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6毫米,熟時黑色,果梗長3~5毫米,總梗長7~10毫米。種子有脊。花期4~5月,果期7~11月。
【藥材性狀】:類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偶有宿萼及細果梗。除去外皮可見硬脆的果核,種子1粒,子葉2,黃棕色,富油性。氣芳香,味稍辣而微苦。用量1.5~3克,內服煎湯。
【臨床應用】:用量1.5~3克,內服煎湯。用治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小便渾濁。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枸櫞醛、甲基庚烯酮、芳樟醇、枸櫞烯、香茅醛、莰烯,α-蒎烯、檜烯。此外,尚含檸檬醛、木蘭箭毒堿、脂肪油以及少量檸檬烯等。
【配伍藥方】:①治療胃柿石癥:蓽澄茄、吳茱萸、雞內金各5克,干姜、熟附片、陳皮、檳榔、萊菔子、木香、三棱、莪術各10克,焦山楂、丹參各20克,青黛3克。水煎服,每日1劑。外敷方:皮硝適量(視結石大小而定),用棉皮包,外敷胃脘部,每日換1 次。治療20例,全部治愈。療程長者10天(10例),療程短者6天(10例),平均8天。〔《浙江中醫雜志》1990;25(10):441〕 ②治療脾胃虛弱,胸膈不快,不進飲食:蓽澄茄不拘多少。為細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飯七十丸,食后淡姜湯下。(《濟生方》蓽澄茄丸) ③
【藥理研究】: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鎮靜、鎮痛及抗菌作用。藥理實驗表明,揮發油有松弛氣管平滑肌及平喘的作用;對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對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對泌尿道及呼吸道黏膜也能發揮此種作用;口服其揮發油,對尿路有某些防腐作用。
【藥材性狀】:類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偶有宿萼及細果梗。除去外皮可見硬脆的果核,種子1粒,子葉2,黃棕色,富油性。氣芳香,味稍辣而微苦。用量1.5~3克,內服煎湯。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