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敗醬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敗醬草在中醫學是如何用藥的,敗醬草主要用于胸腹疼痛、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敗醬草的功效作用吧,希望大家能學到點中藥跟中醫相關知識
藥名:敗醬草
歸經:入胃經、大腸經、肝經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主治: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癰腫疔瘡、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用法與用量: 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1.敗醬草治大便后下血:敗醬草,浸酒飲服。(《浙江民間草藥》)
2.敗醬草治崩中漏下血:敗醬草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廣利方》)
3.敗醬草治痔瘡出血:敗醬草適量,研細末,空腹糯米湯送服,日服3次,每次5克。
4.敗醬草治便血、崩漏。本品性寒清熱,涼血止血,對于血熱便血、崩漏,可單用研末沖服,亦可與地榆、槐花、生地等同用。
5.敗醬草專主婦人產乳余疾,正以初產乳子之時,陰血已虛,孤陽偏旺,最宜此酸咸微寒,直入血分,借以固護既耗之元陰,而收攝浮游之隕焰。可見古人之治產后,皆以助陰抑陽為主,正與晚近庸俗之見,產后妄用溫補,耗爍陰液者,兩得其反。又治崩中,則專以亢陽妄行,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非謂可以統治血虛不守之崩陷。題瘸血閉,蓋亦為血熱太甚,灼爍成瘋看言之,亦非陰寒凝結之綴痛閉塞可知。《本經》
6.敗醬草治燙傷、燒傷:凌霄根、鮮冬青葉適量,搗爛取汁,與麻油調勻擦患處。
7.敗醬草治胃腸炎:敗醬草根30克,生姜3克,水煎服。
8.敗醬草治皮膚瘙癢:敗醬草適量,研為細末,酒水各半送服,每次6克;敗醬草10克、蟬衣5克,黃酒1盅,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取汁飲用。
9.敗醬草治風疹、皮癬、皮膚瘙癢、痤瘡。本品性寒瀉熱,涼血祛風,宜用于血分有熱者。治周身瘙癢,《醫學正傳》單以敗醬草為末,酒調服,亦可與生地、丹皮、刺蒺藜等同用;治風疹、皮癬,配雄黃、黃連、天南星等為末外搽,如敗醬草散(《證治準繩》)。
10.凌雪花,額痛血閉,血氣刺痛,厲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本經逢原》
11.敗醬草祛皮膚瘙癢,消風解熱。《滇南本草》
12.敗醬草治痛經:敗醬草、吳茱萸各5克,水煎服。
13.敗醬草治血瘀經閉、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敗醬草辛散行血,能破瘀血、通經脈、散癥瘕,消腫痛。敗醬草治血瘀經閉,可與當歸、紅花、赤芍等同用,如紫葳散(《婦科玉尺》);敗醬草治瘀血癥瘕積聚,可配鱉甲、丹皮等用,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敗醬草治跌打損傷,可單用搗敷,亦可配乳香、沒藥等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