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土茯苓是一種常見植物,也是一種常見中藥,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土茯苓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土茯苓能治療什么疾病?使用土茯苓要注意哪些問題?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下土茯苓的功效作用以下土茯苓能治療什么疾病吧?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
1.治療頭痛
土茯苓30~60g,最大劑量120g。再根據不同證型加用相應藥物.治療頑固性頭痛45例,顯效17例,好轉27例,總有效率97.8%。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3個月。土茯苓可以治療頭痛,對于緩解頭痛頭暈問題有改善。
2.治療膝關節積液
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重者100劑收功。
土茯苓的食療作用和功效,上面介紹了相關內容了,土茯苓可以有治療頭痛的作用,對于出現的關節積液也有調理和治療的作用,對于增強體質啊還有緩解頭痛頭暈的問題有好處,大家可以試試這樣的養生保健的中藥材。
3.梅毒:土茯苓能夠祛濕,解毒,通利關節。事實上舊時土茯苓湯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為治療梅毒的要藥。《本草備要》稱土茯苓:“治楊梅瘡毒,瘰疬瘡腫。”配方: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4.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皂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5.瘰疬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多吃為好。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并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濕熱,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土茯苓配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伍白芷除濕解毒,化濁辟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濕解毒,健脾益胃,護養肝臟之功。
現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風的防治;用于濕(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癥如高脂血癥、濕疹等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