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Piperis Puberuli。
【來源】:【植物形態】:木質藤本。莖圓柱形,節上常生不定根。葉互生,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有時明顯不對稱,兩面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的短柔毛,葉脈5~7條;托葉痕超過葉柄中部。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苞片近圓形,無柄,盾狀;花小,黃綠色;雄蕊2枚,花絲短;子房無柄,柱頭4裂,稀3裂。漿果球形,黃色。花期4~7月。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略扁,有分枝,長達150厘米以上,直徑0.3~0.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節部稍膨大,常生不定根。質稍韌,斷面黃白色,木質部有細孔,中央有灰白色髓。葉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有的明顯不對稱,青綠色,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短毛。近革質,干后皺縮。氣微香,味辛辣。
【臨床應用】:用量6~15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患處。用于治療風濕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腹寒痛。
【化學成分】:含生物堿、黃酮苷、酚類等。
【配伍藥方】:治腫瘍病后,筋脈拘急:釣鉤藤、伸筋藤、石南藤、羊帶歸根、天燈心、狗骨子根、珍珠簾根、豨薟草根。水煎,入酒和服。 (《準繩·瘍醫》卷五·釣鉤藤散 )
【藥理研究】:石南藤注射液肌肉注射,對手術后疼痛、骨折整復及胃和肝膽部疼痛、慢性腰腿疼、關節炎等均有鎮痛效果。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略扁,有分枝,長達150厘米以上,直徑0.3~0.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節部稍膨大,常生不定根。質稍韌,斷面黃白色,木質部有細孔,中央有灰白色髓。葉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有的明顯不對稱,青綠色,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短毛。近革質,干后皺縮。氣微香,味辛辣。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肝經、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