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防己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侗静菡x》釋其名曰:“名曰防己者,以脾為己土,喜燥惡濕,濕淫于內(nèi),則氣化不行,而水失故道,為腫為瘡為腳氣,皆己土收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為古人命名之真義,非所謂名之以其能者耶?”因其藥材斷面粉性強,故又名粉防己。
【藥材歷史考證】防已原名防巳,其始載本草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又名木防己。自清代本草開始誤作防己。《李當之藥錄》云:“木防巳,一名解離,一名解燕。……如葛莖,蔓延如芄,白根,外黃似桔梗,內(nèi)黑文,如車輻解。二月、八月、十月采根。”《名醫(yī)別錄》云:“文如車輻理解者良。生漢中,二月、八月采根,陰干。”根據(jù)以上本草考證,應(yīng)為現(xiàn)今漢中防己,即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tensl.。但是,現(xiàn)今廣泛藥用的防己,均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植物形態(tài)鑒定】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根通常圓柱形或長塊狀,直徑3~10厘米,外皮灰棕色,有橫紋。莖柔弱纖細,圓柱形,有細縱條紋,稍扭曲。葉互生,葉柄盾狀著生,長5~6厘米;葉片薄紙質(zhì),三角狀寬卵形,長4~6厘米,寬5~6厘米,先端鈍而具小突尖,基部略呈心形或截形,全緣,下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下面毛較密,掌狀脈5條?;ㄐ。瑔涡?,雌雄異株;雄花聚集成頭狀聚傘花序,呈總狀排列,花黃綠色,萼片4,匙形,長1厘米,寬0.5厘米,花瓣4,倒卵形,長約0.9厘米,寬約0.7厘米,肉質(zhì),雄蕊4,花絲愈合成柱狀體,上部盤狀,花藥著生其上;雌花成短縮的聚傘花序,萼片、花瓣與雄花同數(shù),子房橢圓形,長約1厘米,花柱3,乳頭狀。核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5~6厘米,內(nèi)果皮骨質(zhì)。種子環(huán)形?;ㄆ?~6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彎曲,長5~10厘米,直徑1~5厘米。表面淡灰黃色,在彎曲處常有深陷橫溝而成結(jié)節(jié)狀的瘤塊樣。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較稀疏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
【藥材顯微鑒定】橫切面:木栓層有時殘存。皮層散有石細胞群,常切向排列。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占大部分,射線較寬;導(dǎo)管稀少,呈放射狀排列;導(dǎo)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并可見細小桿狀草酸鈣結(jié)晶。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約2克,加0.5mol/L硫酸溶液20毫升,加熱10分鐘,濾過,濾掖加氨試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9,移人分液漏斗中,加苯25毫升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毫升,置瓷蒸發(fā)皿中,蒸干,殘渣加鉬硫酸試液數(shù)滴,即顯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丘陵地帶的草叢、灌木林的邊緣及山地疏林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臺灣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凈,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個大者再縱切,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zhì),稍浸,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飲片鑒別】本品為類圓形或破碎的厚片,周邊色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
【性能功用】味苦,性寒。歸膀胱經(jīng)、肺經(jīng)。利水消腫,祛風(fēng)止痛。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風(fēng)濕痹痛;高血壓癥。內(nèi)服:4.5~9克,水煎服。
【附注】
1.置干燥處貯藏,防霉,防蛀。
2.廣防己 為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Aristolocbia fangchi Y.C.Wu ex L.D。Chou et S.M.Hwang的干燥根。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省區(qū)。其藥材性狀特征: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略彎曲,長6~18厘米,直徑1.5~4.5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縱溝紋;除去粗皮的呈淡黃色,有刀刮的痕跡。體重,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粉性,有灰棕色與類白色相間連續(xù)排列的放射狀紋理。無臭,味苦。其藥材顯微鑒別特征(橫切面):木栓層為10~15列細胞。栓內(nèi)層為3~5列細胞。石細胞環(huán)帶與栓內(nèi)層連接,其下有多列薄壁細胞。韌皮部射線寬廣;篩管群皺縮;有少數(shù)石細胞散在。形成層環(huán)不甚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寬20~30余列細胞;導(dǎo)管較大,直徑45~220微米;木纖維束位于導(dǎo)管旁,纖維直徑約20微米,壁較厚。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其藥材理化鑒別特征:取本品粉末2克,加甲醇50毫升,加熱回流20分鐘,濾過。取濾液1毫升,加0.4%2,4-二硝基苯肼溶液5滴,生成橘紅色渾濁或沉淀;另取濾液1毫升,蒸干,殘渣加水1毫升,微加熱使溶解,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1毫升,加熱10分鐘,生成磚紅色沉淀。本品含馬兜鈴酸,可引起腎衰,不可使用。新版藥典已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