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又名斑杖、斑根、金鎖王,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始載于《名醫別錄》,列為中品。其性寒,味苦,歸肝、膽、肺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濕熱黃疸、淋濁、帶下、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經閉、癥瘕、跌打損傷、肺熱咳嗽等癥。鑒別虎杖可通過其性狀特征、顯微特征及薄層色譜法來進行鑒別,具體內容請參考下文。
1.性狀特征
虎杖多為圓柱形短段或不規則厚片,長1~7cm,直徑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縱皺紋和須根痕,切面皮部較薄,木部寬廣,棕黃色,射線放射狀,皮部與木部較易分離。根莖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2.顯微特征
虎杖粉末橙黃色。草酸鈣簇晶極多,較大,直徑30~100μm。石細胞淡黃色,類方形或類圓形,有的呈分枝狀,分枝狀石細胞常2~3個相連,直徑24~74μm,有紋孔,胞腔內充滿淀粉粒。木栓細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胞腔充滿紅棕色物。具緣紋孔導管直徑56~150μm。
3.薄層色譜法
取虎杖粉末0.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2.5mol/L硫酸溶液5ml,水浴加熱30分鐘,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虎杖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4μl、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后,斑點變為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