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春天是養(yǎng)肝的好季節(jié),春季養(yǎng)生有哪些原則呢?春天生發(fā),陽氣上升,作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在春天的旋律中,除了順應春季升發(fā)的特性,飲食還應注意“三春”的不同。
《黃帝內經(jīng)》介紹了季節(jié)與五臟、五味的關系,“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祖國醫(y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少酸增甘原則。
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xiàn)脾胃虛弱病癥。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不利于肝氣的舒展,如果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甘味食品多屬溫性,有滋養(yǎng)補益的作用,能滋養(yǎng)人體的陽氣。故春季飲食調養(yǎng),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大棗、栗子、花生等甘味食物,可以健脾益氣,防止肝氣過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氣犯胃等疾病。同時,春季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的生長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維生素,可采來食用,以補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春季是氣候由寒轉暖的季節(jié),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在飲食上宜遵循抗病毒原則。
在春季日常飲食中,一方面應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等新鮮蔬菜和柑橘、紅棗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南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絨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應注意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改善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類食物有蛋黃、豆類等。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最易使人患感冒。由于外感風寒,可使人復發(fā)舊病或誘發(fā)新病。所以,中醫(yī)學認為,春季的進補應以輕松疏散之品為宜,而厚味、滋膩之品則為所忌。春季宜選用既有豐富營養(yǎng)又有發(fā)散作用的食物與藥物,起到既養(yǎng)生又預防的作用。一般的人,特別是身體虛弱的人,更要注意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