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荷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荷葉在中醫學里一般用于荷葉口干引飲、小便短黃、頭目眩暈、面色紅赤、高血壓、高血脂癥、清暑利濕等疾病,那么荷葉是如何用藥的,荷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一一介紹吧,希望對大家學習中醫藥有幫助
藥名:荷葉
性味:有清香氣,味微苦,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功效:清熱解暑、平肝降脂
主治:口干引飲、小便短黃、頭目眩暈、面色紅赤、高血壓、高血脂癥、清暑利濕,升發滑陽、止血、治暑濕泄瀉、眩暈、水氣浮腫、雷頭風、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產后血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鮮者0.5--1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摻或煎水洗。
1.荷葉治撲打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火干荷葉五斤。燒令煙盡,細研,食前以童子熱小便-小盞,調三錢匕,日三服。(《圣惠方》)
2.荷葉治遍身風宿:荷葉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漬之,半日乃出,數日一作。(《圣惠方》)
3.荷葉治下痢赤白:荷葉燒研,每服二錢:紅痢蜜、白痢沙糖湯下。(《綱目》))
4.荷葉治黃水瘡:荷葉燒炭,研細末,香油調勻,敷患處,一日二次。(《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5.荷葉治水腫 枯萎荷葉,燒干研末,每次服10克,小米湯沖服,日服3次。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顏面浮腫、小便量少等癥均有效。
6.荷葉治陽乘于陰,以致吐血衄血: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上研,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婦人良方》四生丸)
7.荷葉治產后血運,煩悶不識人。或狂言亂語,氣欲絕:荷葉三片,蒲黃二兩,甘草二兩(炙微赤,銼)。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入生地黃汁一合,蜜半匙,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荷葉散)
8.荷葉治嘔血、吐血。《日用本草》
9.荷葉治腹瀉 夏秋季節,由于感受暑濕或飲食不潔而致嘔吐、腹瀉,瀉下急迫、勢如水注,糞色黃而臭穢難聞等,可用本品清暑利濕、補助脾胃、澀腸止瀉。荷葉洗凈,置鍋內燜炒成炭,放涼研成細末,取10——15克用白糖沖服,日服3次,數日即愈。
10荷葉治陽水浮腫:敗荷葉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三服。(《證治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