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知道大黃附子湯就是治療膽囊炎,尿毒癥不錯,所以很想知道陰健脾湯的組成成分有哪些中藥材,陰健脾湯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大黃附子湯主治主治陽虛寒結,腹脅疼痛,大便秘結,發熱,手足厥泠,舌苔白膩,脈弦緊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下大黃附子湯的功效作用吧,希望對大家學習中醫中藥有幫助
大黃: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附子: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細辛:細辛具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的功效。并具有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等作用。
大黃附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為瀉下劑,溫下,具有溫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方劑組成】
大黃9g,附子(炮)9g,細辛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效主治】
大黃附子湯具有溫陽散寒,通便止痛的功效,主治陽虛寒結,腹脅疼痛,大便秘結,發熱,手足厥泠,舌苔白膩,脈弦緊。
【方劑方解】
大黃附子湯中重用附子,大辛大熱之品,可溫里散寒止痛;大黃苦寒,瀉下通便.蕩滌積滯,共為君藥。細辛辛沮宜通,散寒止痛.為臣藥。
大黃苦寒,與證相悖,但得附子、細辛辛徽大熱之品.則寒性被制而瀉下之功猶存.變寒下 為沮下,是為去性取用,化方靈活,可見一斑。
諸藥合用.可滋里散寒.通下瀉實,辛香行 氣,共奏溫下之功。
【臨床應用】
本方常用治寒積里實之證,加減可用于治療慢性膽囊炎、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者.
【注意事項】
應用本方時,大黃用量一般不超過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