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白背葉能治療什么疾病?白背葉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白背葉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血。主蜂窩組織炎的功效作用。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白背葉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
從中醫角度來講,白背葉性平,味微苦、澀,本身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同時還具有解毒生肌和健脾護肝的作用。
首先可以用于治療風濕之邪客于人體所致的一系列疾病,可以治療風濕客于關節所導致的關節炎,對應的西醫疾病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此類患者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疼痛,某些晚期患者還可以表現為關節的變形、屈伸不利,白背葉由于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作用,可以幫助此類患者迅速的改善關節紅、腫的癥狀。
如果濕邪客于下焦,很多患者可以表現為小便不利,也有很多患者可以表現為大便黏膩不爽,大便每日數次,白背葉本身由于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既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小便不利的癥狀,也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大便黏膩不爽的癥狀,特別是對于妊娠水腫的患者,由于白背葉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治療妊娠水腫。
此外,白背葉還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對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保肝作用,白背葉還有一定的清肝明目作用,對于很多患者視物模糊、視物昏蒙,對這種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除了內服以外,白背葉還可以外用,對于瘡瘍久不收口或者外傷局部紅腫、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藥名】白背葉
【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白膜葉、白鶴葉、白面戟、白面風、白桃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濕;止血。主蜂窩組織炎;化膿性中耳炎;鵝口瘡;濕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性味歸經】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濕,收斂固脫。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子宮脫垂,脫肛,白帶,妊娠水腫。葉: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癤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根0.5~1兩;葉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或干葉研粉敷患處。